【歷史的風景】在祖屋正門上,掛了一副房子落成後孫中山親筆撰寫的對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意思就是房樑安了在適當的地方,其他物件自然就能平穩地安放了。這比喻解決問題要抓根本,根本問題解決,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這也是孫對革命和建立共和的看法。其實,毛澤東在《矛盾論》中也說過,搞政治鬥爭,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先抓主要矛盾。兩人雖然具體政治主張不盡相同,但有關做事的哲學,其實卻異曲同工。
晚清,廣東雖然位處東南一隅,遠離首都北京,但卻對全國政治起了重大影響,出過不少叱吒風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例如上星期談過的太平天國洪秀全(以及東王楊秀清和南王馮雲山)、「百日維新」的康有為和梁啟超、民國國父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鄉如陸皓冬),以及首位總理唐紹儀等,他們都是廣東人。廣東人才輩出,這與廣州是《南京條約》後中國被迫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十分有關,廣東人因此很早便能夠接觸到西方,得到啟蒙,思想及政治上變得前衞。今個星期我們談的是孫中山先生。
不同於中國史上很多開國梟雄,如劉邦、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毛澤東等,孫中山並不懂帶兵打仗,只是一介文弱書生,且比起他兩大左右手,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不如黃興;論深謀遠慮、決勝千里,不及宋教仁。他行政管理不佳、不善理財、做事獨斷獨行、作風並不民主。在民國成立,推舉臨時大總統時,國民黨大老、國學大師章太炎更說:「論才,當屬宋教仁;論德,當屬汪精衛;論功,當屬黃興」,就是不把孫放在眼內。
那麼,孫中山又是否真的毫無過人之處呢﹖那當然不是,他有兩大強項:
第一,是其籌款能力,讓革命黨有錢買武器、搞宣傳、策動起義(圖6是他發行的革命債券,上面那張是英文,因用來在美國籌款,此乃孫中山紀念館內的展品);
第二,是其口才,他口若懸河,說服無數人跟隨他革命,尤其是提出了「三民主義」這政治論述,為革命黨人提供完整的理論基礎,這方面他超越了其年輕時的偶像洪秀全(孫年輕時曾自喻為「洪秀全第二」),後者只能靠歪曲宗教、穿鑿附會。
講到籌款、口才、理論好,孫中山實在又要多謝一個人,那就是其長兄孫眉。
很多人都知道,孫中山的故鄉是廣東中山翠亨村,其祖屋也在那裏,現時供外界參觀,旁邊更設有孫中山紀念館(見圖1),當中有他及其家族生平的展覽,也展出了他不少遺物,可供大家進一步認識這位歷史巨人。
孫氏祖屋是一棟兩層高的紅色磚木樓房(見圖4),糅合中西建築風格,外有一道圍牆環繞庭院(見圖2),倍添矜持和優雅。祖屋外貌為西式建築,有紅牆、白線、綠釉瓶式欄杆,上下兩層前廊同有七個連續拱門,屋頂正中飾有光環,下塑一隻口銜錢環的蝙蝠,中國傳統建築每見蝙蝠,取其「福」的發音和寓意,例如漆上五隻蝙蝠於門前,使是五福臨門,但此一時彼一時,今天我們見到蝙蝠,卻只會想起沙士和武漢肺炎的病毒源頭。
祖屋內部則是中式傳統設計。下層中間是正廳(見圖7),這裏的擺設是孫中山親自佈置的,內裏都是木傢俬,且有舊式官宦富貴人家家中常見、寓意福壽安康的木雕刻,廳的正中掛上孫中山的照片,至於其父母的照片則掛在兩旁。廳後是孫母住房,以及左右兩個耳房,右耳房是哥哥孫眉住,左耳房則是孫中山住(見圖3),有他當年用過的大木床、梳妝枱和椅。這一層樓四面均有門口通向外面,廚房及盥洗室則設在屋外。
上層沒有對外開放,這裏有一個書房(見圖5),有孫日常使用的書桌、椅子,和鐵床。一八九四年初,孫在這裏起草了《上李鴻章書》,提出了「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等改革主張,但可惜,後來孫與陸皓冬赴天津求見李鴻章不果,孫從此對清廷再無寄望,走上革命及共和之路。
從中可見,這棟孫氏祖屋也算頗有規模,那麼孫中山是否出自富貴人家呢﹖
其實,孫中山幼年家貧,如今在祖屋不遠處,館方仿造了一間他幼年時的故居(見圖8),但頗為簡陋,與祖屋可謂有天淵之別。後來,家計實在難以支撐下去,大他十二歲的長兄孫眉,遠赴檀香山當華工謀生。孫眉起初在農場打工,後來開墾了自己的農場,且經營得法,生財有道。前述家鄉裏這棟孫氏祖屋,便是由孫眉給錢起的。
這位長兄實在是孫中山一生裏的大貴人,多得他滙款回家,家境才慢慢好轉,甚至可以建祖屋。而孫得以上學,後來甚至負笈檀香山讀書,都拜長兄的財政支持所賜,孫中山有見識,有理論,口才好,尤其是習得一口好英文,對他之後的革命活動,尤其是爭取「外國勢力」支持,幫助很大。孫眉後來又不斷以金錢資助弟弟的革命事業,是他的重要金主之一,又在他失敗時作出鼓勵,最後更將在檀香山經營數十年的事業全部結束,傾家蕩產支持革命。到革命成功後,弟弟做了臨時大總統,他又沒有謀取一官半職,實在讓人欽佩。
〈歷史的風景〉逢周二刊出
撰文、攝影:蔡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