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就提出青年委員自薦計劃,讓18至35歲青年加入各政府委員會,以「鼓勵青年議政、論政及參政,讓年輕一代看到曙光和向上流的機會」,聲稱「有助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由2017年至今共三期,已有49人經自薦計劃加入政府內的24個委員會。記者發現有近三分一席位,由有明顯親政府或地產商背景的青年佔據,當中甚至有疑似共青團背景人士。這批委員是否能代表香港年輕人的主流聲音,值得商榷。
註冊中醫師李嘉欣先後在試行和第二期自薦計劃中,獲委任進入禁毒常務委員會和動物福利諮詢小組,是暫時唯一一位透過自薦計劃獲得兩個席位的青年。李嘉欣去年年尾獲提名為佛山市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委員。根據網上資料,該組織是由「中共佛山市委領導」,並以「共青團為核心力量」,惹人質疑她是否有共青團背景。李亦是社區組織「智在將軍澳協會」的主席,估計正積極準備參選來屆區議會。
部份與政界人士關係親密
記者亦發現,有兩名自薦委員均來自同一親中青年組織「青賢智匯」。青賢智匯由「青年學界反港獨請願行動」召集人謝曉虹在2016年創立,其榮譽贊助人包括梁愛詩和曾鈺成等,青賢成員去年曾獲邀參觀中聯辦。青賢副主席之一、中大醫科生李菀容獲選入資優教育諮詢委員會,她去年接受《文匯報》訪問時稱,港青不應總問「大灣區能給我們帶來甚麼?」而應自問「我能為大灣區做些甚麼?」另一位成員、小學教師顏雋亦經計劃進入攜手扶弱基金諮詢委員會。
曾被指「染紅」的2005年港大學生會會長陳啟業,透過自薦成為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他現時是前海管理局轄下,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經理,亦是香港菁英會會員。公民教育委員會自薦委員何兆剛更是香港菁英會執委,又是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扶貧委員會自薦委員劉駿楷曾報讀「香港政治及行政學苑」課程,該課程由湯家驊的民主思路開辦,而劉駿楷更曾跟從湯家驊到北京交流,與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一同賞花。
長長的青年委員名單中,有部份自薦委員來自有地產商或富商背景。蔡靜瑜和前亞視新聞主播曾紫蕾現時分別在新世界發展和新鴻基地產任高級主任,而孫康喬則是富商孫漢明之子,現時主力在一帶一路國家緬甸進行地產投資。
■記者關冠麒